近日国融汇通,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又一重大进步的消息就接连传出:中国最早引进的S300防空系统已开始批量退役,取而代之的是国产的红旗-9C防空导弹系统。此次的重大换装不仅仅是对我国的防空战机的装备更新更意味着我国的防空体系从完全依赖引进到完全自主的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上世纪90年代初,面对防空力量的严重不足,中国引进了首批俄制S300PMU系统。当时,我们的主力防空装备还是老式的红旗-2,不仅机动性差,反应速度也难以满足现代防空需求。
S300的到来,迅速增强了关键地区的防空能力,守护着京津、长三角等经济重地。在国产红旗-9成熟前,进口的约10个营S300系统是解放军防空部队的绝对主力。

然而,依赖进口装备存在诸多局限,S300系统数量有限,难以覆盖辽阔疆域;其雷达和信息处理速度在现代电子对抗环境中逐渐吃力;面对隐身目标和低空突防目标时,拦截能力也显不足。
近年来在叙利亚和乌克兰等地的实战表明,S300及其后续型号S400在面对无人机、巡飞弹等新型威胁时生存能力备受挑战。
加之早期引进的系统已服役二三十年国融汇通,雷达技术和电子设备全面滞后,导弹本身也接近寿命期限,退役是必然选择。

S300的退役,侧面印证了国产防空体系的成熟。红旗-9的研发早在80年代就已启动,但攻坚克难的过程漫长,直到2005年才正式定型。经过多年持续改进,红旗-9系列不断进化。在2025年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红旗-9C首次公开亮相,展示了中国防空反导装备的新高度。
红旗-9C的性能提升是革命性的。最直观的变化是采用了“一车八弹”的设计,相比早期S300一辆发射车仅携带四发导弹,火力密度翻倍,系统持续作战能力显著增强。其弹体直径相比红旗-9B有所缩小,气动布局也经过优化。

作为舰载防空武器的海红旗-9C,保护半径据称达到150公里,对5马赫以下目标均具备拦截能力,能够有效应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等威胁。
而红旗-9C与红旗-9B的相互配合作出了更高的飞行性能,形成了功能的互补的搭配,充分地发挥了两者的各自的优点,得到了更大的飞行效率。据其公开的技术参数可知,红旗-9B型更侧重于远程的拦截和打击,对中程的空中目标的拦截和打击的能力也较强,其最大射程估计可达300公里;而红旗-9C型则更侧重于中程的防御和火力密度,其对中程的空中目标的拦截和打击的能力也较强据推测其射程约150公里。

凭借将不同型号的导弹在同一辆发射车上“混装”并配备一套相应的指挥系统,使其能根据来袭的目标的威胁的特性,对其进行智能的选择最合适的弹种进行拦截,既实现了灵活性,也最大地提高了拦截的效费比。不仅与国际上先进的防空系统的发展思路相一致,而且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其更大的战略价值也体现在它的深度融入了中国多层次的防空反导体系中,即其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高效的导弹防空武器系统,而更是中国将陆、海、空的多种类型的防空导弹兵器和高超音速的反导导弹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相互协同的,构成的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的防空反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体系包括针对末端防御的红旗-11、负责中程防空的红旗-22A、以及执行末段反导和大气层外拦截任务的红旗-19、红旗-29等。它们共同构成了远中近程、高低搭配、防空反导一体的完整防御网。红旗-9C在此体系中承担着大气层内防空作战和末段反导点防御的重任。
国产防空体系的成熟,带来了实战能力的全面提升。红旗-9C等新型系统采用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和抗干扰技术,信息传递和决策速度远超以往。其发射平台机动性更强,不再局限于固定阵地,可根据任务需要快速转移部署,大大增强了战场生存性和防御弹性。由于实现了全系统国产化,从装备生产到维护保养,从人员训练到战术开发,完全自主可控,不再受制于人。

S300的退役,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它见证了中国防空力量从薄弱到强大、从依赖外援到完全自主的艰辛历程。随红旗-9C的全面接班,我国的防空体系不仅已经全面接替了传统的“三代”空导系统的接班之役,更意味着我国的防空体系已经真正的达到了世界的顶尖水平,能够从容的应对从传统的战机到弹道导弹、从巡航导弹到无人机等各类空中各种威胁,为国家的安全撑起了一把更加坚固的“空中保护伞”。
鸿岳资本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